沥青公路在投入使用一定年限之后,或多或少会出现一些问题,对于新手来说可能认不全这些问题,那么今天河南驿路特就为大家总结一下沥青路面损坏类型与识别
1、龟裂:
在路面上表现为相互交错的小网格状裂缝,因其形状类似乌龟贝壳而被称为龟裂。
2、块裂:
为纵向和横向裂缝的交错而使路面分裂成近似成直角的多边形大块。
按照裂缝块度和裂缝宽度的大小
1)轻度块裂:缝细、裂缝区无散落,裂缝宽度在3mm以内,大部分裂缝块度大于1.0m。
2)重度块裂:缝宽、裂缝区有散落,裂缝宽度在3mm以上,主要裂缝块度在0.5~1.0m之间。
3、纵向裂缝
与道路中线大致平行的单条裂缝,有时伴有少量支缝。
按裂缝宽度大小及裂缝边缘的破坏情况分为轻、重两种等级。
1)轻度纵裂:缝细、裂缝壁无散落或有轻微散落,无支缝或有少量支缝,裂缝宽度在3mm以内。
2)重度纵裂:缝宽、裂缝壁有散落、有支缝,主要缝宽大于3mm。
4、横向裂缝
横裂是与道路中线近似垂直的裂缝,有时伴有少量支缝。
按裂缝宽度大小及裂缝边缘的破坏情况分为轻、重两种等级。
1)轻度横裂:缝细、裂缝壁无散落或有轻微散落,无支缝或有少量支缝,裂缝宽度在3mm以内。
2)重度横裂:缝宽、裂缝贯通整个路面、裂缝壁有散落并伴有少量支缝,主要缝宽大于3mm
5、坑槽
是局部集料丧失而在路表面形成的坑洞,可深及不同的路面结构层。
按坑槽的深浅及有效面积的大小,可分为轻度和重度两个等级。
1)轻度坑槽:坑浅,有效坑槽面积在0.1㎡以内(约0.3m×0.3m)。
2)重度坑槽:坑深,有效坑槽面积大于0.1㎡(约0.3m×0.3m)。
6、松散
一种是从路面表面向下不断发展的集料颗粒流失和沥青混合料流失造成的路面损坏。
分类:按损坏严重程度的不同分为轻、重两个等级。
1)轻度松散:路面细集料散失,出现脱皮、麻面等表面损坏。
2)重度松散:路面粗集料散失,表面出现脱皮、麻面、露骨、剥落、小坑洞等损坏。
7、沉陷
沉陷是路面表面产生的大于10mm的局部凹陷变形。沉陷是沥青路面主要结构性破坏形式之一。
分类:按沉陷深度大小及对行车舒适性的影响将此类损坏分为轻、重两个等级。
1)轻度沉陷:深度在10~25mm之间,正常行车无明显感觉。
2)重度沉陷:深度大于25mm,正常行车有明显感觉。
8、波浪拥包
波浪拥包指的是由于局部沥青面层材料移动而在路表面形成的有规律的纵向起伏,波峰和波谷间隔很近。
分类:按波峰波谷的大小不同将此类损坏分为轻,重两个等级。
1)轻度波浪拥包:波峰波谷高差小,高差在10~25mm之间。
2)重度波浪拥包:波峰波谷高差大,高差大于25mm。
9、车辙
沥青路面表面形成的沿轮迹方向深度大于10mm的纵向凹陷。
1)压密型车辙:由于亚应力超过沥青混合料的抗压强度,碾压过密造成压密型车辙。这种车辙主要是因路面压实过密,造成粗集料破碎或因压实不足,造成空隙过大以及车辆轴载超过沥青混合料抗压强度所致。
2)失稳型车辙:由于高温条件下,剪应力超过沥青混合料的抗剪切强度,导致沥青混合料侧向流动变形,不断积累形成车辙,称为失稳型车辙。这种车辙高温区的重载路段较为普遍。
3)结构型车辙:由于荷载作用超过路面各层强度,发生在沥青面层以下,包括路基和基层在内的各结构层的永久性变形,称为结构型车辙。
4)磨损型车辙:因路面面层受到轮胎磨损形成的车辙,此类车辙因面层材料抗磨损能力不足所致。
10、泛油
沥青混合料中的沥青向上迁移到路表面,形成一层有光泽的沥青膜。
11、修补
因龟裂、坑槽、松散、车辙等损坏处理后在路的表面形成修补部分。
全国服务中心或生产基地电话:
北京:秦经理 130 1766 6180
浙江:秦经理 158 8876 8005
湖南、湖北:秦经理 188 3898 3238
安徽:秦经理 133 0969 1780
陕西、甘肃、宁夏:郗经理 139 9116 9925